找到相关内容130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非同一律:作为内在关系论的存在论──大乘中观学派性空论辨微

    只作一简要的解说。  无为法的概念即已蕴含著恒定不变、独立自在,始终如一等性质,如此,则无为法必定不具有生灭的性质,这也即意味著它实际上不可能与生灭流转的现象界发生任何实在的关联。因而或者是决无真实...

    吴可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0150150.html
  • 论唐密高僧的文化贡献

    恒星较上古有移动,从而认识到恒星的位置并不恒定的事实。现代天文学称恒星位置的为“本动”,西方国家恒星“本动”现象发现于1712年,发现者英国人艾蒙·哈雷这比一行禅师的发现晚了约一千年。禅师又据观测画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0052102.html
  • 佛教如何看待宇宙

    充盈生机的“真空”。   刚才讲万事万物空虚不实,是说不实在,不是说不存在;讲万事万物空幻不定,是说不恒定,也不是说不存在;讲万事万物终归于空寂不存,是就具体事物而言,不是就整个宇宙而言,一件件事物归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0252758.html
  • 大学院校禅修教学之理念与方法

    的方法。   2.利于作情绪之觉察与调理  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一部份,包括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其作用不受大脑控制,专门支配腺体、内脏、心肌等非自主活动,以维持身体的恒定状态。其中的交感神经系统,...

    释性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1057472.html
  • 禅学反思

    》须菩提三问(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之云何降伏其心(散心)之义也。《金刚》谈禅,不在定而在散心,是为中土一向所未闻者。(二)以不住为方便。欲使散心恒定,须令心有所住,此即三问之应云何住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01859715.html
  • 二十世纪敦煌赋研究

    恒定的:讲经文可以改编为变文,诗歌可以配入曲子演唱,曲子词用于说唱故事便成为词文,歌词和论议文用于韵诵即是俗赋。《酒赋》的七个写卷,凡称为“歌”,它便同《胡笳十八拍》等诗体作品抄在一起;凡称为“赋”,便...

    伏俊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22660965.html
  • 噶玛噶孜画派唐卡艺术的特征与文化审美

    “像教”。图像意义,不仅只有习见的象征性,更有读解、标志、概括等意义。是全方位的图像向形象注入“形面上”的内容。是图像性在美术中的关键。一方面,以形与形之间的类比,进行规范、模式、恒定的象征;另一方面...

    康·格桑益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3261175.html
  • 佛教对“经济问题”的看法

    高于法治”的中国,是权钱勾结的最佳环境,腐败盛行,愈是接近权力,腐败愈是根深蒂固。近权力者富,远权力者贫,成?中国社会贫富分化的恒定公式和不二结论。其二,当局以户籍制度、投资偏向、和社会保障倾斜等...

    星云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4862509.html
  • 观世音菩萨对妇女“无子之苦”的救度

    》云:一切诸法非男  非女,如佛所说亦非男非女。……答:大乘实相不当有男女及无男女,善  巧方便以四悉檀说于有无。[47]  依大乘经典的立场,男女只不过是五蕴色、心二法的组成,实无恒定不变的自性可得...

    释大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64162694.html
  • 禅的“公案”与园林空间处理的妙趣

    洞山良价禅师的一句话:“你们到行万里路都找不到一棵草的地方做什么?”石霜庆诸禅师对此却答了一句:“走出门便有草”。禅悟的契机正在其中。以“草”喻指佛教所要达到的最高解脱之境界,也就是获得清静恒定的本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1863870.html